涞源镇卫生院在“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中,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以创新发展为主线,以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完善综合管理,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为目标,严格按照活动的标准逐一对照,逐条落实,不断更新定位、加强组织管理、强化人才培训,提升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几年来,通过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达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荐标准,并于2021年顺利通过了“社区医院”的验收,跻身于保定市基层行创建活动的前列。
一、加强领导 明确职责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涞源镇卫生院首先成立以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工作方案,并通过召开动员会等措施充分调动起全体干部职工的创建热情,将任务层层分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全员参与,统筹协作,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优质服务基层行、社区医院创建工作是促进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卫生院发展的大事、要事。院领导班子通过认真深入学习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和评价指南,深刻领会工作精神,确定以“规范医疗行为”为出发点,以“服务能力切实提升”为最终目标的创建思路。结合实际制定了“改善服务环境——规范医疗行为——优化服务质量——加强人才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加强特色科室建设”几个创建步骤,并逐步推进落实。 建立健全人才梯队,使每个人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除科主任外,科内确定了学科带头人,并制定了详细的人才建设规划。定期派医务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市级开办的各种培训,科内实行老、中、青医师“传、帮、带”活动,在全科、全员掀起“赶、学、比、超”的学习热潮。 结合需要配备了脑循环功能仪、中频治疗仪、生物反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仪、经颅超声电疗仪。配备了DR、CT、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急救型救护车、负压救护车、全自动体检机、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医疗设备,进一步提升了医疗综合服务能力。 创建过程中,我院注重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建立健全质控体系,严格落实院、科两级质控及18项核心制度,依法执业、规范医疗行为;加强院感防控管理。成立了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院感管理小组,将医院感染纳入卫生院总体工作规划和质量安全管理目标。针对各类人员开展院感知识培训。每月对医院感染工作进行科室督导。 涞源镇卫生院从一个院区,通过建设,扩建变成了四个院区,位于广昌大街的主院区及福泽园社区主要是综合医疗服务,其中主院区的心脑血管专科是重点发展科室。东院区是妇科、中医科(国医堂),主要是中医适宜技术、妇科诊疗服务。位于团结路的西院区是大型公共卫生服务及体检中心,为辖区内8万余人口进行服务,群众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建档、体检、履约、健康管理等一站式公共卫生服务,专门的服务场所、专业的工作服务,大大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服务效率。 卫生院先后投资40多万元对住院环境进行改善,如门诊楼、住院楼进行装修改造,病房安装抢救带、氧气通道、呼叫系统,设有防滑地胶、扶手、坐便等便民设施。投资40多万元进行主院区康复科改造,东院区手术室、主院区特色专科康复针灸理疗大厅、标准化发热门诊建设,目前均已投入使用。 卫生院地处县城中心,比邻各大医院,竞争激烈,但卫生院院心脑血管患者较多,结合这一优势,卫生院决定以心脑血管科作为特色科室,重点发展,成立特色专科团队,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康复医学科,形成心脑血管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等多科室协作模式,采用输液、中成药、针灸、康复联合运用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大大提高了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能力,对急性脑卒中引发的偏瘫,半身不遂,言语不利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在得到规范诊疗的同时,充分发挥心脑血管科诊疗优势,早期介入临床病人的康复治疗,降低患者废用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为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患者通过综合治疗将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康复,降低患者致残率。
在涞源镇领导班子及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形成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的工作模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2021年全院医疗总收入:719万元,其中心脑血管科收入:257万,门诊总人次:31775、其中心脑学管科门诊13049人次、总住院1274人,其中心脑血管专科住院813人,2021年度心脑血管特色专科诊疗人次占全院诊疗人次 41 %。二是全院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组织管理更加规范。医院环境卫生得到改善,院容院貌焕然一新。医疗质量得到提升,群众满意度增高。病例书写合格率达到90%以上。三是疫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全面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和首诊负责制,严格执行“三码同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细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住院病区管理,安装门禁。门诊落实一人一诊室,候诊保持一米间距等疫情防控措施。严格消毒管理和消毒用品的使用,最大限度杜绝院内感染事件发生。